大部分人對壓力有如下的誤解:
(1)壓力是不安而已
(2)壓力全都源自於不如意的事件
(3)壓力是全然有害的
而事實並非如此
壓力這個名詞該如何界定
目前並不一致
不同的研究者
根據他們的研究取向而有不同的定義
壓力若比做是朋友
處理好壓力就像是結識到好朋友
要結識到好朋友需要經營
要處理好壓力需要學習
學習好的調適壓力方式
先是認識壓力
再來是學習及善用自己處理壓力的妙方
自然能轉壓力危機為成長轉機
而且是從現在的自己做起(Do It Yourself; DIY)
參考資料http://summer.ntua.edu.tw/~t0336/pressure.htm http://www.csh.org.tw/into/reh/%C2%E5%C0%F8%B3%E6%A6%EC/%BA%EB%AF%AB%AC%EC/%BD%C3%B1%D0%B6%E9%A6a/%BD%D5%BEA%C0%A3%A4O.htm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壓力因應
壓力因應 長庚精神科 吳雅雯 醫師
有些心理學的理論認為
壓力與個人表現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倒U 型曲線
壓力過多或過少都會降低個人表現的品質
一個運動員在平常練習的時候
可能會因為不是正式的比賽而較為放鬆
因此無法跑出最好的成績
到了正式比賽的時候
因為競爭與比賽是不能重來的壓力
使得他能專注精神
使出全力
因此可能達到平時所不能達的表現水準
但是
如果運動員過於緊張
也可能使其表現大打折扣
甚至低於平日練習的水準
因此適度的壓力可能會促進我們的表現
也可能帶給我們成長
讓我們學會一些新技能或對人生有不同的體驗
例如有人在經過疾病的壓力之後
更體會到健康的重要
採取更多健康的行為
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並賦予壓力一個正向的意義
當我們能成功的因應一路走來的壓力
也意味著我們能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有些心理學的理論認為
壓力與個人表現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倒U 型曲線
壓力過多或過少都會降低個人表現的品質
一個運動員在平常練習的時候
可能會因為不是正式的比賽而較為放鬆
因此無法跑出最好的成績
到了正式比賽的時候
因為競爭與比賽是不能重來的壓力
使得他能專注精神
使出全力
因此可能達到平時所不能達的表現水準
但是
如果運動員過於緊張
也可能使其表現大打折扣
甚至低於平日練習的水準
因此適度的壓力可能會促進我們的表現
也可能帶給我們成長
讓我們學會一些新技能或對人生有不同的體驗
例如有人在經過疾病的壓力之後
更體會到健康的重要
採取更多健康的行為
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並賦予壓力一個正向的意義
當我們能成功的因應一路走來的壓力
也意味著我們能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紓解壓力的不當方法
為了紓解壓力
一般人有一些自作聰明的紓解方法
這些方法小部份或能收一時之效
但其中大部分不但無效反而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1)猛吃或禁食只能收到暫時之壓力紓解
但最終結果是造成肥胖或營養失調
(2)喝酒 酒的確能麻醉意識
但終將傷害到肝與胃
(3)抽煙 尼古丁雖有興奮作用
但千萬別忽略了有關抽煙與健康的統計數字
(4)咖啡 咖啡與咖啡因的飲料如飲用過多
反而會造成類似焦慮的症狀
參考資料http://summer.ntua.edu.tw/~t0336/pressure.htm
一般人有一些自作聰明的紓解方法
這些方法小部份或能收一時之效
但其中大部分不但無效反而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1)猛吃或禁食只能收到暫時之壓力紓解
但最終結果是造成肥胖或營養失調
(2)喝酒 酒的確能麻醉意識
但終將傷害到肝與胃
(3)抽煙 尼古丁雖有興奮作用
但千萬別忽略了有關抽煙與健康的統計數字
(4)咖啡 咖啡與咖啡因的飲料如飲用過多
反而會造成類似焦慮的症狀
參考資料http://summer.ntua.edu.tw/~t0336/pressure.htm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壓力的反應
壓力的影響最主要產生在三個範圍中:
生理.心理.和行為
以下介紹這三種壓力反應
生理反應
壓力的生理反應可以分為緊急反應與一般適應症候群兩者
前者是在短期或偶然壓力下的反應
後者則是在長期性壓力下的反應
緊急反應
無論人或動物
在遇到突如其來的威脅性情境時
除產生情緒經驗外
身體上會自動發出一種類似[總動員]的反應現象
此種本能性的生理反應
可使個體隨時應付緊急狀況
以維護其生命安全
故而稱為緊急反應(emergency reaction)
生理上的變急反應
係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
此時生理上的變化相當複雜
因為應急反應由個體行為表現於外時
可能有兩種形式:
一是向對象攻擊
另一是逃離現場]
故又稱為抵抗或逃離反應(fight-or flight reaction)
雖然緊急反應在協助個人(或動物)
應對具體威脅時有其價值
但卻不適合處理許多最新的壓力源
事實上
若經由不適當的生理活動所引發長期的激動狀態
則可能導致疾病. 一般適應症候群
上述的應急反應
只能說明個體在短暫壓力下的生理反應
加拿大著名生理心理學家漢斯.賽黎(Hans Selye,1907-1982)
在五十年代曾從事多項壓力的實驗研究
研究者根據白鼠的反應
將整個適應歷程的生理反應
稱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簡稱GAS)
其中包含三個階段:
(一)警覺反應階段:
此為個體對壓力源的初期反應
又按生理上的不同反應分為 兩個時期
一為震撼期(shock phase)
另一為反擊期(countershock phase).
(二)抗拒階段:
在此階段個體生理功能大致恢復正常
這表示個體已能適應艱苦 的生活環境
(三)衰竭階段:
個體對壓力源的抵抗能力會消耗殆盡
部份警覺反應階段的症狀 重新出現
惟若壓力仍然存在
則個體終將死亡
心理反應
生活壓力下的反應
在性質上多屬負面的情緒反應
恐懼與焦慮
恐懼是有明確對象
如:怕打雷
而焦慮的對象往往模糊不清
如怕人際關係不良
恐 懼與焦慮的另一個不同點是:
當恐懼激起後
個人的恐懼會逐漸減低
而焦慮則不 然
它是持久的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將焦慮分為下列兩種:
事實性焦慮(real anxiety):
是來自真實世界的威脅反應,與恐懼(fear) 同義
神經性焦慮(neurotic anxiety):
是對威脅性的原始衝動突然進入意識而產生的反應
而神經質焦慮係導因於心理衝突未能解決
被壓抑在潛意識中
長期累積所形成的 問題
對焦慮的第三種看法是
認為當人們以為事件的後果
並非可由自己控制時
即會形成一種無助感
而這種覺得無助
非自己所能控制的感覺
則是造成焦慮的主因
倦怠
倦怠(burnout)是一種情緒性耗竭的症狀
此種症狀最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現
是為職 業倦怠(job burnout)
尤其是助人專業人員
像教師.護士.律師及會計師身上更為常 見
會產生職業倦怠的人
通常具有下列三項特徵
(Hellriegel,Slocum,&Woodman, 1989):
經常在工作中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懷有理想主義
並具有自我激勵的成就動機
經常追求一個達不到的目標
因此
這種職業倦怠的併發症
代表個人特性與工作情境聯合影響的結果
當職業倦 怠的情形出現時
當事人會發現自己無法適應工作的要求
最終的結果是士氣
生 產力與工作滿足感的下降
冷漠與抑鬱
所謂冷漠(apathy)
係指對人對事的一種不關心
缺乏興趣的冷淡反應
而所謂抑鬱(depression)
係指憂愁
悲傷.頹喪.消沉等
多種不愉快情緒綜合而成的心理狀態
冷 漠通常係由於個體飽受挫折
動機無法滿足所造成的
抑鬱則多因外在情境遽變
(如,家庭變故或親人死亡等)或個體對痛苦經驗壓抑所造成的
行為反應
壓力表現在行為上的反應
稱之為行為反應
參考資料http://summer.ntua.edu.tw/~t0336/pressure.htm
生理.心理.和行為
以下介紹這三種壓力反應
生理反應
壓力的生理反應可以分為緊急反應與一般適應症候群兩者
前者是在短期或偶然壓力下的反應
後者則是在長期性壓力下的反應
緊急反應
無論人或動物
在遇到突如其來的威脅性情境時
除產生情緒經驗外
身體上會自動發出一種類似[總動員]的反應現象
此種本能性的生理反應
可使個體隨時應付緊急狀況
以維護其生命安全
故而稱為緊急反應(emergency reaction)
生理上的變急反應
係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
此時生理上的變化相當複雜
因為應急反應由個體行為表現於外時
可能有兩種形式:
一是向對象攻擊
另一是逃離現場]
故又稱為抵抗或逃離反應(fight-or flight reaction)
雖然緊急反應在協助個人(或動物)
應對具體威脅時有其價值
但卻不適合處理許多最新的壓力源
事實上
若經由不適當的生理活動所引發長期的激動狀態
則可能導致疾病. 一般適應症候群
上述的應急反應
只能說明個體在短暫壓力下的生理反應
加拿大著名生理心理學家漢斯.賽黎(Hans Selye,1907-1982)
在五十年代曾從事多項壓力的實驗研究
研究者根據白鼠的反應
將整個適應歷程的生理反應
稱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簡稱GAS)
其中包含三個階段:
(一)警覺反應階段:
此為個體對壓力源的初期反應
又按生理上的不同反應分為 兩個時期
一為震撼期(shock phase)
另一為反擊期(countershock phase).
(二)抗拒階段:
在此階段個體生理功能大致恢復正常
這表示個體已能適應艱苦 的生活環境
(三)衰竭階段:
個體對壓力源的抵抗能力會消耗殆盡
部份警覺反應階段的症狀 重新出現
惟若壓力仍然存在
則個體終將死亡
心理反應
生活壓力下的反應
在性質上多屬負面的情緒反應
恐懼與焦慮
恐懼是有明確對象
如:怕打雷
而焦慮的對象往往模糊不清
如怕人際關係不良
恐 懼與焦慮的另一個不同點是:
當恐懼激起後
個人的恐懼會逐漸減低
而焦慮則不 然
它是持久的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將焦慮分為下列兩種:
事實性焦慮(real anxiety):
是來自真實世界的威脅反應,與恐懼(fear) 同義
神經性焦慮(neurotic anxiety):
是對威脅性的原始衝動突然進入意識而產生的反應
而神經質焦慮係導因於心理衝突未能解決
被壓抑在潛意識中
長期累積所形成的 問題
對焦慮的第三種看法是
認為當人們以為事件的後果
並非可由自己控制時
即會形成一種無助感
而這種覺得無助
非自己所能控制的感覺
則是造成焦慮的主因
倦怠
倦怠(burnout)是一種情緒性耗竭的症狀
此種症狀最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現
是為職 業倦怠(job burnout)
尤其是助人專業人員
像教師.護士.律師及會計師身上更為常 見
會產生職業倦怠的人
通常具有下列三項特徵
(Hellriegel,Slocum,&Woodman, 1989):
經常在工作中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懷有理想主義
並具有自我激勵的成就動機
經常追求一個達不到的目標
因此
這種職業倦怠的併發症
代表個人特性與工作情境聯合影響的結果
當職業倦 怠的情形出現時
當事人會發現自己無法適應工作的要求
最終的結果是士氣
生 產力與工作滿足感的下降
冷漠與抑鬱
所謂冷漠(apathy)
係指對人對事的一種不關心
缺乏興趣的冷淡反應
而所謂抑鬱(depression)
係指憂愁
悲傷.頹喪.消沉等
多種不愉快情緒綜合而成的心理狀態
冷 漠通常係由於個體飽受挫折
動機無法滿足所造成的
抑鬱則多因外在情境遽變
(如,家庭變故或親人死亡等)或個體對痛苦經驗壓抑所造成的
行為反應
壓力表現在行為上的反應
稱之為行為反應
參考資料http://summer.ntua.edu.tw/~t0336/pressure.htm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壓力引發的疾病症狀
壓力對身體的影響
長期壓力會引發各種的身心反應
如果壓力未適當因應或者身心反應未適當調節
久而久之
將傷害神經、內分泌、消化、呼吸、心臟血管、免疫、生殖系統,出現症狀、導致生病
一般與壓力有關的疾病包括:
1.神經系統疾病:
偏頭痛、風溼性關節炎、緊張性頭痛、背痛、焦慮症、憂鬱症
2.內分泌系統疾病:
月經不規律
3.消化系統疾病:
潰瘍、腸道發炎
4.呼吸系統疾病:
氣喘病、花粉熱
5.心臟血管疾病:
高血壓、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
6.生殖系統疾病:
性無能、性交疼痛
7.免疫系統疾病:
癌症、溼疹、蕁麻疹、溼疹、乾癬、過敏症
有些人因為上述的身體毛病四處檢查
如果仍找不出身體的病因
其病因可能是出現在心理或精神方面
有些即使出現身體方面的損害
但是其實這些損害也與心理壓力有著密切的關係
管理好心理反應
有助於減少心理對於身體的干擾
所謂「心病需要心藥醫」
要處理身心症狀
就要根本進行心理上的調適
壓力與疾病的關係
過度與持續的壓力如未加紓解
會演變成致病的因素
或甚至變成致病的主要原因
雖然有一部份醫師不同意這種理論
但是所有的人都同意壓力會使疾病加速形成
1. 心臟病
我們不確知壓力與心臟病的直接關係
但確知壓力會讓一個有心臟病(高危險)傾向的人發病
這是打或跑反應所引起的生理變化所造成的
2. 頭痛及偏頭痛
壓力造成的頭痛屬緊張性頭痛
壓力使肌肉收縮
肌肉收縮導致頭痛
而頭痛又導致肌肉收縮而益加嚴重
偏頭痛通常出現在壓力消失之後
這是一種由頭部與頸部血管擴張引起的頭痛
可能劇痛到無法工作
偏頭痛常出現在星期日
亦即在經過一週的緊張工作之後
3. 背 痛
從事靜態工作(辦公室工作)的人多半背部柔弱無力
壓力使背部肌肉收縮而致背痛
(王永慶喜愛以背撞壁的運動)
4. 消化性潰瘍(胃與十二指腸)
壓力引起胃酸的大量分泌
在重大壓力之下
甚至幾小時內就出現胃出血。
美國的高級主管最喜歡說:
We don't get ulcers, we give them.
(不是我們得了胃潰瘍,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胃潰瘍。)
通常飽痛是胃潰瘍
餓痛是十二指腸潰瘍
在台灣
消化性潰瘍罹患率極高
目前最被接受的吉胃福適凝膠(gelfos)
幾乎每一個人平均一年吃一包。
5. 糖尿病
糖尿病與遺傳有關
但是很多有這種遺傳因子的人並未發病
環境與壓力是決定是否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高度壓力將使病情惡化
6. 癌 症
癌症與壓力的關連在於壓力產生自由基(Fee radicals)
自由基破壞細胞,並造成細胞突變(Mutation)
進而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減弱
而使免疫系統不能在惡性細胞侵入前將它消滅
7. 皮膚病
最近一些頑劣難治的皮膚病也被認為與壓力有關
因為當壓力出現時
病症會再發或惡化
8. 肝 病
大部份的醫師奉勸肝病患者
儘量去除身心壓力
他們當然也投藥給病人
但卻相信消除壓力及充足休息對病患更重要
以上均是最保守的說法
但是這已經夠可怕了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7041304875
長期壓力會引發各種的身心反應
如果壓力未適當因應或者身心反應未適當調節
久而久之
將傷害神經、內分泌、消化、呼吸、心臟血管、免疫、生殖系統,出現症狀、導致生病
一般與壓力有關的疾病包括:
1.神經系統疾病:
偏頭痛、風溼性關節炎、緊張性頭痛、背痛、焦慮症、憂鬱症
2.內分泌系統疾病:
月經不規律
3.消化系統疾病:
潰瘍、腸道發炎
4.呼吸系統疾病:
氣喘病、花粉熱
5.心臟血管疾病:
高血壓、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
6.生殖系統疾病:
性無能、性交疼痛
7.免疫系統疾病:
癌症、溼疹、蕁麻疹、溼疹、乾癬、過敏症
有些人因為上述的身體毛病四處檢查
如果仍找不出身體的病因
其病因可能是出現在心理或精神方面
有些即使出現身體方面的損害
但是其實這些損害也與心理壓力有著密切的關係
管理好心理反應
有助於減少心理對於身體的干擾
所謂「心病需要心藥醫」
要處理身心症狀
就要根本進行心理上的調適
壓力與疾病的關係
過度與持續的壓力如未加紓解
會演變成致病的因素
或甚至變成致病的主要原因
雖然有一部份醫師不同意這種理論
但是所有的人都同意壓力會使疾病加速形成
1. 心臟病
我們不確知壓力與心臟病的直接關係
但確知壓力會讓一個有心臟病(高危險)傾向的人發病
這是打或跑反應所引起的生理變化所造成的
2. 頭痛及偏頭痛
壓力造成的頭痛屬緊張性頭痛
壓力使肌肉收縮
肌肉收縮導致頭痛
而頭痛又導致肌肉收縮而益加嚴重
偏頭痛通常出現在壓力消失之後
這是一種由頭部與頸部血管擴張引起的頭痛
可能劇痛到無法工作
偏頭痛常出現在星期日
亦即在經過一週的緊張工作之後
3. 背 痛
從事靜態工作(辦公室工作)的人多半背部柔弱無力
壓力使背部肌肉收縮而致背痛
(王永慶喜愛以背撞壁的運動)
4. 消化性潰瘍(胃與十二指腸)
壓力引起胃酸的大量分泌
在重大壓力之下
甚至幾小時內就出現胃出血。
美國的高級主管最喜歡說:
We don't get ulcers, we give them.
(不是我們得了胃潰瘍,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胃潰瘍。)
通常飽痛是胃潰瘍
餓痛是十二指腸潰瘍
在台灣
消化性潰瘍罹患率極高
目前最被接受的吉胃福適凝膠(gelfos)
幾乎每一個人平均一年吃一包。
5. 糖尿病
糖尿病與遺傳有關
但是很多有這種遺傳因子的人並未發病
環境與壓力是決定是否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高度壓力將使病情惡化
6. 癌 症
癌症與壓力的關連在於壓力產生自由基(Fee radicals)
自由基破壞細胞,並造成細胞突變(Mutation)
進而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減弱
而使免疫系統不能在惡性細胞侵入前將它消滅
7. 皮膚病
最近一些頑劣難治的皮膚病也被認為與壓力有關
因為當壓力出現時
病症會再發或惡化
8. 肝 病
大部份的醫師奉勸肝病患者
儘量去除身心壓力
他們當然也投藥給病人
但卻相信消除壓力及充足休息對病患更重要
以上均是最保守的說法
但是這已經夠可怕了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7041304875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壓力下會出現的異常現象
人在壓力下會出現一些異常行為,這種異常如果持續出現,就是一個警告訊號
(1)經常缺席
(2)拖延、遲到
(3)對時間控制經常出差錯
(4)常有自我防衛性或自我解釋之行為,如逃避現實或過度猜疑
(5)工作表現失常
生理上的徵兆
1. 體重過重,與你的年齡及高度不相稱
2. 高血壓
3. 胃口欠佳
4. 一發生問題時就有想吃的慾望
5. 心臟經常疼痛
6. 慢性腹瀉或便秘
7. 失眠
8. 長期疲勞
9. 經常頭痛
10. 每天需要服用阿斯匹靈或其他藥品
11. 肌肉痙巒
12. 沒吃東西卻覺得很飽
13. 呼吸急促
14. 容易昏眩或嘔吐
15. 哭不出來或容易掉眼淚
16. 持續性的性問題(性冷感、無能、性恐懼)
17. 精力過盛以致不能安靜坐著休息
心理上的徵兆
1. 常常感到不安
2. 經常對家人或工作夥伴發脾氣
3. 覺得人生乏味
4. 常常覺得無法適應生活
5. 擔心金錢問題
6. 對疾病懷有莫名的恐懼,特別是癌症或心臟病
7. 害怕自己或別人會死去
8. 有壓抑氣憤之感
9. 不能痛快大笑
10. 覺得被人家排拒
11. 擔心不能成為成功的父母,而感到失望
12. 害怕週末來到
13. 不想渡假
14. 覺得無法與任何人談論自己的問題
15. 在做另一件事之前,完全無法集中精神或完成一件事
16. 害怕身在高處、狹窄空間、打雷或地震
參考資料http://summer.ntua.edu.tw/~t0336/pressure.htm
(1)經常缺席
(2)拖延、遲到
(3)對時間控制經常出差錯
(4)常有自我防衛性或自我解釋之行為,如逃避現實或過度猜疑
(5)工作表現失常
生理上的徵兆
1. 體重過重,與你的年齡及高度不相稱
2. 高血壓
3. 胃口欠佳
4. 一發生問題時就有想吃的慾望
5. 心臟經常疼痛
6. 慢性腹瀉或便秘
7. 失眠
8. 長期疲勞
9. 經常頭痛
10. 每天需要服用阿斯匹靈或其他藥品
11. 肌肉痙巒
12. 沒吃東西卻覺得很飽
13. 呼吸急促
14. 容易昏眩或嘔吐
15. 哭不出來或容易掉眼淚
16. 持續性的性問題(性冷感、無能、性恐懼)
17. 精力過盛以致不能安靜坐著休息
心理上的徵兆
1. 常常感到不安
2. 經常對家人或工作夥伴發脾氣
3. 覺得人生乏味
4. 常常覺得無法適應生活
5. 擔心金錢問題
6. 對疾病懷有莫名的恐懼,特別是癌症或心臟病
7. 害怕自己或別人會死去
8. 有壓抑氣憤之感
9. 不能痛快大笑
10. 覺得被人家排拒
11. 擔心不能成為成功的父母,而感到失望
12. 害怕週末來到
13. 不想渡假
14. 覺得無法與任何人談論自己的問題
15. 在做另一件事之前,完全無法集中精神或完成一件事
16. 害怕身在高處、狹窄空間、打雷或地震
參考資料http://summer.ntua.edu.tw/~t0336/pressure.htm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調適壓力的12大妙方
1.壓力形成前,預防可避免的壓力源:
有些壓力是可以避免的
例如平時注意保健之道
就能夠減少因生病帶來的壓力
人往往想討好別人,而擔心說「不」會得罪人
其實
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
學習取捨
對於自己沒有把握或不想做的事
可學習婉轉而執著的說「不」,也才能避免可能的壓力源
2.壓力形成前,提昇「抗壓力」:
可以從以下幾點努力來增加一般處理壓力的,能力:
(1)平常學習好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堅毅的性格
(3)平時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社會支持網
(4)培養與維持運動習慣
(5)了解自己和成長自己
(6)接受醫院或民間團體的「壓力管理訓練」
3.壓力中,盡力而為:
凡事盡量不拖延
學習時間管理,強調行動力
就能提昇處理事件的效率
處理壓力事件中
盡力而為就是一種成功
之後
再心安的聽天由命
再用好的「應對方法」來處理壓力
4.壓力中,做好「自我暗示」:
處理壓力事件時,
暗示自己「擔心是沒有用的
我可以想一些方法來面對它的」
處理受挫的感受時
暗示自己「凡事只要盡力而為了
就可心安理得
再來做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
5.轉移憂慮:
一心常只能一用
可做一些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例如看風景、聽別人說話«««««等
可做運動讓身體動起來
例如跑步、打球«««««等
可讓腦子動起來
例如閱讀、唱歌、聽音樂«««««等
6. 停止憂慮:
可嚐試「思考中斷法」
在心中喊「停」來停止思緒
找人說出來,用筆寫下來,用心唱出來,抒發了憂慮
自然停止了憂慮
事前做了最壞的打算
可以減少憂慮
事後用心接受那已不能改變的事實
才可能停止憂慮。
7. 適當發洩:
壓力出現了(1).第一步是先察覺自己的內在情緒反應
(2).第二步是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因為情緒無對錯之分,情緒只是反應出真誠的感覺
(3).第三步是適當的表達出情緒,例如說出來、寫下來、運動、運用幽默感。
8. 改變想法:
心理學上的一段名言:
「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於事件的看法。」
對於事件的看法是因
決定了的心情是果
換句話說
當壓力產生了
若能修正自己對於事件的不合理看法
就能修正自己的負向心情
而常見的不合理看法
包括災難式的想法、絕對化的想法、斷章取義
以偏概全、妄下結論、倒果為因«««««等
可嚐試以冥想或做筆記方式列出遭遇的事件
再記下自己當時的情緒反應及想法為何
之後考量當時的想法是合理或不合理
若是不合理的想法
則駁斥原本不合理的想法
再找出較合理的想法取代之
之後心情就能獲得改善
9. 學習放鬆:
平常培養好興趣與休閒的活動
學習到幾種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
例如運動、靜坐、瑜珈術、腹式呼吸法、冥想式放鬆法«««««等
壓力出現時
這些就是放鬆的最佳方式
10.正向的生活方式:
正向而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
規律的運動習慣、均衡的飲食、規律的生活作息、正當的休閒娛樂、不酗酒不用毒品
11. 成長性格:
若能持續的成長性格
就能減少很多可以避免的壓力
學習到處理壓力的好方法
持續的成長性格
除了要有終生學習的態度
也要有終生學習的行動
12.尋求協助:
當你已處理壓力後
仍然感到相當乏力與痛苦
這時候你可能需要尋求資源的協助
例如親人朋友的協助、社會團體的幫忙、醫院專業的協助
參考資料http://www.csh.org.tw/into/reh/%C2%E5%C0%F8%B3%E6%A6%EC/%BA%EB%AF%AB%AC%EC/%BD%C3%B1%D0%B6%E9%A6a/%BD%D5%BEA%C0%A3%A4O.htm
有些壓力是可以避免的
例如平時注意保健之道
就能夠減少因生病帶來的壓力
人往往想討好別人,而擔心說「不」會得罪人
其實
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
學習取捨
對於自己沒有把握或不想做的事
可學習婉轉而執著的說「不」,也才能避免可能的壓力源
2.壓力形成前,提昇「抗壓力」:
可以從以下幾點努力來增加一般處理壓力的,能力:
(1)平常學習好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堅毅的性格
(3)平時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社會支持網
(4)培養與維持運動習慣
(5)了解自己和成長自己
(6)接受醫院或民間團體的「壓力管理訓練」
3.壓力中,盡力而為:
凡事盡量不拖延
學習時間管理,強調行動力
就能提昇處理事件的效率
處理壓力事件中
盡力而為就是一種成功
之後
再心安的聽天由命
再用好的「應對方法」來處理壓力
4.壓力中,做好「自我暗示」:
處理壓力事件時,
暗示自己「擔心是沒有用的
我可以想一些方法來面對它的」
處理受挫的感受時
暗示自己「凡事只要盡力而為了
就可心安理得
再來做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
5.轉移憂慮:
一心常只能一用
可做一些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例如看風景、聽別人說話«««««等
可做運動讓身體動起來
例如跑步、打球«««««等
可讓腦子動起來
例如閱讀、唱歌、聽音樂«««««等
6. 停止憂慮:
可嚐試「思考中斷法」
在心中喊「停」來停止思緒
找人說出來,用筆寫下來,用心唱出來,抒發了憂慮
自然停止了憂慮
事前做了最壞的打算
可以減少憂慮
事後用心接受那已不能改變的事實
才可能停止憂慮。
7. 適當發洩:
壓力出現了(1).第一步是先察覺自己的內在情緒反應
(2).第二步是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因為情緒無對錯之分,情緒只是反應出真誠的感覺
(3).第三步是適當的表達出情緒,例如說出來、寫下來、運動、運用幽默感。
8. 改變想法:
心理學上的一段名言:
「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於事件的看法。」
對於事件的看法是因
決定了的心情是果
換句話說
當壓力產生了
若能修正自己對於事件的不合理看法
就能修正自己的負向心情
而常見的不合理看法
包括災難式的想法、絕對化的想法、斷章取義
以偏概全、妄下結論、倒果為因«««««等
可嚐試以冥想或做筆記方式列出遭遇的事件
再記下自己當時的情緒反應及想法為何
之後考量當時的想法是合理或不合理
若是不合理的想法
則駁斥原本不合理的想法
再找出較合理的想法取代之
之後心情就能獲得改善
9. 學習放鬆:
平常培養好興趣與休閒的活動
學習到幾種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
例如運動、靜坐、瑜珈術、腹式呼吸法、冥想式放鬆法«««««等
壓力出現時
這些就是放鬆的最佳方式
10.正向的生活方式:
正向而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
規律的運動習慣、均衡的飲食、規律的生活作息、正當的休閒娛樂、不酗酒不用毒品
11. 成長性格:
若能持續的成長性格
就能減少很多可以避免的壓力
學習到處理壓力的好方法
持續的成長性格
除了要有終生學習的態度
也要有終生學習的行動
12.尋求協助:
當你已處理壓力後
仍然感到相當乏力與痛苦
這時候你可能需要尋求資源的協助
例如親人朋友的協助、社會團體的幫忙、醫院專業的協助
參考資料http://www.csh.org.tw/into/reh/%C2%E5%C0%F8%B3%E6%A6%EC/%BA%EB%AF%AB%AC%EC/%BD%C3%B1%D0%B6%E9%A6a/%BD%D5%BEA%C0%A3%A4O.ht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