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壓力的來源

如將壓力源
視為知覺到威脅的任何刺激
則有許多事情
具有潛在的壓力

壓力源可概分為
社會長期事件
災害事件
生活改變
日常瑣事
心理因素等五類

此五類的壓力源由
全球、飛特殊化的因素
到完全是個人的外在因素
在至完全是個人的內在因素

社會長期事件
二十世紀誠可謂之壓力的世紀,此乃造因社會長期事件大幅增加,且廣泛地影響每一個人。例如,都市化所帶來接踵而至的壓力源包括:擁擠、噪音、塞車、污染、犯罪、高物價、官僚體制及缺乏社區感。即使是住在郊區的人們,亦不能倖免。諸如,經濟問題、社會孤立、工作不安全及缺乏社區資源等,均是常見的來自郊區之壓力源。除了都市化之外,大眾傳播媒介的出現亦是造成壓力的主因。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無遠弗屆,許多爭議性的話題亦搬上了檯面,如墮胎、核能發電、環境保育、政治危機及意識形態的衝突,此類話題亦讓人覺得無所適從、壓力倍增。甚至家庭與性別角色價值觀念的轉變,亦會形成壓力。社會長期事件不僅牽涉廣泛,而且很難予以控制,不幸的是,卻相當難以評估此種壓力源對健康與安寧的影響,如,擁擠雖會對疾病、生理激動與情緒有所影響,惟關鍵點不在物理上的密度,而在於個人感到擁擠的程度。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環境的壓力源會形成普遍的壓力基礎,而更特殊化的壓力源則會建立於此。

災害事件
災害事件包括:水災、火災、颱風、地震、戰爭、飛機失事、工廠爆炸等。像著名的對日抗戰、八七水災、健康幼稚園火燒娃娃車事件等均是。一般人在歷經災變事件的反應,通常會有下列五個階段:
震驚階段、行動階段、合作階段、情緒化階段、復原階段。
雖然一般人經歷災變的反應有上述五個階段,可是上述各階段並非每一階段都會必然發生,其發生的次序也可能有所改變。

生活改變
所謂生活改變,指的是個人日常生活秩序上發生重要的改變。惟因變動得太突然及無法控制,且變動的事件又相當重要的,結果使我們很難有效地因應處理,即使是令人興奮的改變(如,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會對個人的身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心理學家對這些生活改變如何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感到濃厚的興趣。

生活瑣事
所謂生活瑣事,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且無從逃避的瑣事。此等瑣碎事件,雖每件的嚴重程度不足構成危害,但日積月累的結果,就會對人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有鑒於生活瑣事的重要性,所以有些學者另行發展生活瑣事量表以因應。而這些生活瑣事可歸類為以下六個方面:
家用支出方面、工作職業方面、身心健康方面、時間分配方面、生活環境方面、生活保障方面。
事實上,生活瑣事與生活改變二者並不是截然劃分的事物。生活改變所形成的壓力,部分是因生活瑣事所產生的。例如,離婚可能會造成家務、照顧孩子及尋找朋友上的瑣事增加。生活改變擾亂個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程度越大,人們越易產生困擾與不和諧。

心理因素
上述四類壓力源,在性質上均屬於人與事,或人與人關係的外在因素。除此之外,屬個人內在心理上的困難,也是形成生活壓力的重要原因。
● 過度壓力下的症狀:
疲勞倦怠、過度緊張沮喪、酗酒、抽煙過多、染上毒癮、膽固醇過高。


參考資料http://summer.ntua.edu.tw/~t0336/pressure.htm

沒有留言: